原發(fā)性肉堿缺乏癥基因檢測概述
原發(fā)性肉堿缺乏癥基因檢測是對英文疾病名稱為primary carnitine deficiency的疾病進行的各種基因檢測的總稱。該病簡寫為 PCD,OMIM代碼是212140,又稱肉堿轉運障礙或肉堿攝取障礙?;蚪獯a表時,該病是由于細胞膜上高親和力的肉堿轉運體肉堿轉運蛋白基因突變所致的一種脂肪酸β氧化代謝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表現為血漿肉堿水平明顯降低及組織細胞內肉堿缺乏,引起心臟、骨骼肌、肝臟等多系統(tǒng)損害。
原發(fā)性肉堿缺乏癥基因檢測的臨床表現驗證
PCD可于任何年齡發(fā)病,多數患兒于1個月一7歲發(fā)病,平均年齡在2歲左右。臨床表現不同患者有較大差異,主要有:①急性能量代謝障礙危象,表現為低酮性低血糖、高血氨及代謝性酸中毒等;②心肌病,表現為心室肥厚、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及肌酸激酶升高等;③肌病,表現為肌無力、肌張力減退、肌痛、運動耐力差、肌肉型肌酸激酶升高、肌纖維內脂質沉積等;④肝臟損害,表現為肝大、脂肪肝、肝功能異常等,一些肝損患兒急性起病,表現為抽搐、進行性意識障礙等,常被誤診為Reye綜合征發(fā)作。此外,反復腹痛、嘔吐、胃食管反流等消化道癥狀,反復感染、喘息等呼吸道表現,以及貧血等也有報道。
PCD被認為是一種潛在的致死性疾病,患兒可因急性能量代謝障礙危象或急性心衰而猝死。臨床表現多樣與發(fā)病年齡、器官受損和病情輕重有關。賊常見的癥狀是嬰幼兒期和兒童期的代謝失償或心肌和骨骼肌受損。成年期癥狀較輕或無癥狀,多為耐力降低或易疲勞。妊娠期,由于能量消耗和血漿生理性的肉堿水平降低,孕婦可有疲勞和心律失常等不典型表現。
原發(fā)性肉堿缺乏癥基因檢測結果的普通實驗室檢查驗證
1.新生兒篩查 許多國家已經將PCD列為新生兒篩查的常規(guī)項目。通過足跟采血,滴于專用濾紙片后晾千,寄送到篩查中心測定血游離肉堿及其他?;鈮A,PCD患兒血游離肉堿及多種?;鈮A水平降低。做到早期診斷,及時治療。但游離肉堿能通過胎盤從母體轉運給胎兒,若母親體內肉堿充足,則新生兒生后的一段時間內仍保持較充足的肉堿儲備,導致篩查時出現假陰性。另外,若母親為原發(fā)性肉堿缺乏癥或各種原因導致血液中肉堿不足,也會導致新生兒篩查時血游離肉堿水平低于正常,導致假陽性,故新生兒篩查陽性者,需要同時測母親血游離肉堿水平,以便除外繼發(fā)性肉堿缺乏。
2.常規(guī)實驗室檢查 患者出現低酮性低血糖、肌酸激酶增高、高血氨、代謝性酸中毒、轉氨酶升高、游離脂肪酸可增高。
3.血酰基肉堿譜檢測 血游離肉堿水平降低,正常參考值為10-60μmol/L,患者常低于5μmol/L,少部分患者在5-l0μmol/L比,伴多種酰基肉堿水平降低。
4.尿有機酸檢測 二羧酸增高或正常。尿有機酸分析可用于鑒別有機酸血癥等其他疾病繼發(fā)的肉堿缺乏。
5.心電圖 心電圖可示各種心律失常,QT間期延長,T波增高等電生理改變。
6.心臟彩超 心腔擴張、心室壁或室間隔肥厚、射血分數降低、心肌收縮力減弱、繼發(fā)性二尖瓣關閉不全等心臟結構及功能異常。
7.肌肉活檢 脂肪沉積肌細胞內含有大量脂滴的纖維,以Ⅰ型為主,Ⅱ型肌纖維可能出現萎縮。
8.基因突變檢測 基因突變分析有助于診斷及產前診斷。
9.肉堿轉運功能分析 患者白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對肉堿的攝取率通常低于正常對照組的10%,但也有少數≥10%的報道,因此有學者提示僅仔靠此檢查可能漏診某些肉堿轉運能力略有保留的患者。
原發(fā)性肉堿缺乏癥基因解碼可以區(qū)分的疾病類型
1.診斷 患者表現出肌無力、肝臟腫大、抽搐、嗜睡、智力及運動發(fā)育落后等提示脂肪酸氧化代謝病的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有低酮性低血糖、高血氨、代謝性酸中毒、脂質沉積性肌病、脂肪肝等,結合串聯質譜檢測顯示血漿游離肉堿及各種?;鈮A降低,可以作出診斷。由于繼發(fā)性肉堿缺乏癥臨床更常見,故確診PCD需要基因檢測。
2.鑒別診斷 PCD需要與其他因素引起的繼發(fā)性肉堿缺乏癥相鑒別,常見原因包括其他脂肪酸氧化代謝病、有機酸血癥、線粒體病、攝入不足(如喂養(yǎng)困難、素食者)、合成低下(如肝硬化)、丟失過多(如Fanconi綜合征、血透)、吸收異常(如短腸綜合征)、應用某些藥物(如丙戊酸)、發(fā)育尚未成熟(如早產)等。臨床上,繼發(fā)性肉堿缺乏癥較PCD多見,可通過病史、臨床表現及左旋肉堿治療后血游離肉堿水平變化相鑒別,若難以鑒別者需要進行基因檢測。
另外,在新生兒篩查中,由于游離肉堿能通過胎盤從母體轉運給胎兒,若母親體內肉堿充足,則新生兒生后的一段時間內仍保持較充足的肉堿儲備,導致篩查時出現假陰性。另一方面,若母親是PCD患者或因其他原因導致自身肉堿缺乏,則胎兒在宮內的肉堿供應不足及母乳中肉堿缺乏,致使嬰兒生后出現暫時的母源性肉堿缺乏而被誤診,這種情況在文獻報道中并不少見。因此,在出生數天后再進行采血檢測,并對篩查陽性的新生兒進行隨訪監(jiān)測,可有效減少漏診和誤診的發(fā)生。
原發(fā)性肉堿缺乏癥基因檢測確診后的治療
1.治療原則 避免饑餓及長時間高強度運動。需終身應用肉堿替代治療,維持血漿游離肉堿水平正?;蚪咏?。
2.急癥處理 當出現急性能量代謝障礙危象時,立即靜脈輸注足量葡萄糖以維持血糖水平>5umo1/L,并調整左旋肉堿劑量為每天100-400mg/kg,靜脈或口服給藥。當出現急性心力衰竭時,靜脈輸注左旋肉堿的同時,聯合洋地黃、利尿劑等藥物對癥治療,并限制鈉鹽攝人,對有心律失常者,同時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
3.長期治療 臨床上根據隨訪患者血漿游離肉堿和?;鈮A水平、結合具體病情變化,進行個體化給予左旋肉堿治療,推薦維持劑量為天100-300mg/(kg·d),分3-4次服用。需終身補充,有自行停藥患者反復低血糖甚至猝死的報道。左旋肉堿副作用較少,大劑量可能引起腹瀉、惡心等胃腸道不適,通常減少劑量待癥狀改善后再逐步增至治療劑量;有時因腸道細菌降解肉堿生成三甲胺而造成口臭,可口服甲硝唑以避免。若伴有乙酰肉堿降低,可同時補充乙酰肉堿治療,劑量每天50-100mg/ (kg· d)。
4.監(jiān)測與評估 定期檢測血游離肉堿及酰基肉堿水平,根據血游離肉堿及?;鈮A水平變化調整左旋肉堿劑量。伴有心肌病患者定期進行超聲心動圖和心電圖檢查,當患者出現心肌損傷時,及時給予治療。
原發(fā)性肉堿缺乏癥基因檢測前的預防
1.對有陽性家族史的夫婦進行基因檢測,對其胎兒進行產前診斷,避免患兒的出生。
2.普及串聯質譜的應用,開展該病的新生兒篩查,做到早診斷早治療,預防患兒發(fā)病及猝死。
3.對遺傳性代謝病疑似患者進行血游離肉堿和?;鈮A檢測,一旦確診,立即治療,防止不可逆病變的發(fā)生。
4.平時注意避免饑餓及長時間高強度運動,以免該病急性發(fā)作。并發(fā)其他疾病時,需加強監(jiān)測,如出現嘔吐、食欲缺乏、反應差等情況,應立即就診。
5.定期隨訪血漿游離肉堿及?;鈮A水平,并定期進行心、肝、骨骼肌功能檢查及各方面發(fā)育評估,以更多了解病情進展,便于及時調整藥物劑量,維持血漿肉堿水平及病情的穩(wěn)定。
6.終身應用左旋肉堿替代治療,患者切忌自行更改藥物劑量或停藥。
(責任編輯:佳學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