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學基因檢測】結直腸癌基因檢測提供的新見解和方法
結直腸癌是全球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男性中排名第二,在女性中排名第三,在所有癌癥相關死亡原因中,在男性中排名第四,在女性中排名第三。結直腸癌是歐洲第二大常見癌癥死亡原因。據估計,每年全球有超過100萬人患上結直腸癌,在發(fā)達國家與該病相關的死亡率約為33%。2017年,國家癌癥研究所估計有42,430例新發(fā)結直腸癌病例,占所有新癌癥病例的8%;2017年估計有200,260例死亡,占所有癌癥死亡的8.4%。根據2012-2014年的數據,估計有4.3%的男性和女性在其有生之年將被診斷患有結直腸癌。從1992年到2014年,新發(fā)結直腸癌病例一直在持續(xù)下降。根據2007-2013年的數據,估計約65%的患者在被診斷為結直腸癌后可存活五年或更長時間。
從臨床角度來看,結腸癌通常分為近端或右側結腸癌(發(fā)生在遠端脾曲處,包括盲腸、升結腸和橫結腸)和遠端或左側結腸癌(發(fā)生在脾曲處以下,包括降結腸和乙狀結腸)。賊后,當癌癥發(fā)生在離肛門括約肌15厘米范圍內時,被歸類為直腸癌。直腸癌的局部區(qū)域反復率和肺轉移率較高,而結腸癌則更容易轉移至肝臟,且通常預后稍好。
大多數結腸癌被分類為腺癌,根據腫瘤級別又細分為低級別和高級別。較少見的組織學亞型包括粘液adenoak,腺鱗狀癌、印戒細胞癌和髓質癌。組織學類型與腫瘤預后之間沒有簡單的聯系。在這種情況下,現有證據表明,髓質結腸癌與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性(MSI)相關,似乎預后較好,而印戒細胞癌的預后較差。
《結直腸癌基因檢測提供的新見解和方法》全面描述了在過去三十年中對結直腸癌分子基礎認識的進展。分子生物學和癌癥遺傳學、基因檢測及基因解碼的賊新創(chuàng)新促進了對繼發(fā)性和遺傳性結直腸癌綜合征發(fā)病機理的理解。用于分析基因組的先進分子技術的發(fā)展使我們能夠發(fā)現多種參與結直腸癌發(fā)病機理的遺傳改變。結直腸癌的發(fā)展受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的共同影響。
對結直腸癌分子發(fā)病機理的研究進展使《結直腸癌基因解碼基因檢測》能夠界定出兩條由不同前體病變引發(fā)的結直腸癌細胞/分子發(fā)展途徑:腺瘤-癌癥途徑和鋸齒形狀途徑,這兩條途徑具有不同的遺傳損傷特征。分子診斷基因檢測還有助于確定結直腸癌的腫瘤間和腫瘤內的克隆/突變異質性,部分闡明了結直腸癌細胞獲得轉移活性的機制,從而正確診斷是否會反復。
在分子研究取得進展的同時,細胞學研究也確定了腸上皮發(fā)育的組織單元及其細胞組織結構。這些組織單元按層次組織,依賴于位于腸密底部的兩種干細胞群體才能存活。腸上皮的致癌轉化涉及腸干細胞/祖細胞的癌變過程。能夠啟動和維持腫瘤過程的癌干細胞在結直腸癌中被發(fā)現和鑒定。
從基因組角度來看,結直腸癌并非單一疾病,而是一組在結腸內發(fā)生的異質性惡性腫瘤。對轉移性結直腸癌的基因組分析為臨床醫(yī)生提供了重要的預后和預測信息。特別是基因組分析提供了KRAS、NRAS和BRAF激活突變的數據,從而為選擇接受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靶向藥物西妥昔單抗或帕尼單抗的患者提供了標準。這些基因的突變是互相排斥的,總體上約發(fā)生在55-60%的結直腸癌中。攜帶KRAS、NRAS或BRAF突變的患者不會從抗EGFR療法中獲益。除了提供預測和預后信息外,結直腸癌的多基因測序分子分型還將提供區(qū)分微衛(wèi)星穩(wěn)定性(MSS)和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性(MSI)的數據。MSI高度(MSI-H)結直腸癌源于導致錯配修復(MMR)基因產物功能失常的突變,或由于MMR蛋白表達的啟動子甲基化導致的表觀遺傳沉默(MMR缺陷)。MSI-H或MMR缺陷型結直腸癌可能會有基于某些免疫療法的替代治療選擇。
(責任編輯:佳學基因)